闭展倒计时5天,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即将落幕

日期:09-09-2025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即将于9月15日闭幕。从一曲东方红响彻太空,到嫦娥奔月书写传奇,中国探月工程20年终将漫天神话写进了现实当下。

  本次展览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共同主办,通过“扣月之门”“月途之征”“月程硕果”“筑梦深空”“苍穹回声”五个单元,以60余件珍贵的实物实证与详实的历史档案阐释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更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遥远深空的科技魅力。

  正背面月壤跨洋共耀世博舞台

  本次展览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为主线,从“嫦娥一号”开启中国深空探测篇章,到“嫦娥五号”携月壤凯旋而归,系统讲述了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波澜壮阔的20年。工程研制团队一条龙攻关攻坚,以“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为引领,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一步步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充分展现了探月工程作为我国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工程的重大成果和重要意义。

月球正背面样品对比展示

  在今年正如火如荼举办的日本2025年大阪世博会上,月球正面、背面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在中国国家馆内一经展出便引起观众大排长龙,在世博会这个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而如今,同一批月壤来到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同样是月球正背面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让身处上海的国内观众和身处大阪的全球观众得以共同凝视这月球上珍贵的“宇宙尘埃”。探月成就之光在国内国际两个世博舞台同时闪耀,意义非同寻常!

聚精会神、驻足探究月球正背面样品对比展示的观众们

  廿载逐月征途一站式全景展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作出的“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重要指示精神,本次展览围绕工程历史背景、研制历程、主要成就、未来任务等,生动讲述了“探月人”以坚定信念将中华民族千年揽月梦想化为现实的艰辛历程,是一曲举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智慧赞歌。

展览现场图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前期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维也纳联合国总部、上海世博展览馆、北京天文馆等地成功举办,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后续还将在全国和港澳地区陆续开展。

展览现场图

  栾恩杰:中国人的脚步将越走越远,领导宇宙的新潮流

  8月16日播出的《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中,栾恩杰院士获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长河中,月球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199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时任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的栾恩杰第一次萌生了探月的想法。

多年来,栾恩杰直接参加和主持了中国多个航天运载型号和航天工程研制工作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9个月后,68岁的栾恩杰担任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两个重大项目的顾问。

  2014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太阳系、火星和土星之间的一颗小行星为“栾恩杰星”,以表彰中国探月工程为人类天文学和航天技术进步作出的贡献。

  2020年,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进入世界月球探测技术的第一梯队,为我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打下了关键基础。80岁的栾恩杰不顾劝阻执意要到现场迎接嫦娥回家。

  几千个日日夜夜,全身心投入探月工程,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到月亮上去?

  栾恩杰老人给出了答案,“我们到月亮上去不是我的事,是国家民族的事!”

  《感动中国》颁奖辞

  从瀚海孤烟到碧空明月,如今人们把你的名字写上了星辰绕、落、回三小步,成就了中国探月的一大步。嫦娥轻盈起舞的背后,是无数探月人忠诚智慧的脊梁。——《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栾恩杰

来源|央视新闻